湖北“火箭链”崛起产业集群 “快舟”挺进可重复使用火箭新赛道

[金兴洙] 时间:2025-04-05 20:48:44 来源:灯红酒绿网 作者:朴贤基 点击:159次

過去五小時,地獄貓戰鬥機又擊落三架敵機,大大地激勵了麥卡洛手下那些殺敵心切的飛行員。

PhotoCredit:衛福部中央健保署「部分負擔及免部分負擔說明」 住院部分負擔比率。我後來回想,擔心被貼上標籤的戰戰兢兢感受,是來自醫師對我的看法,會影響我對自己的看法,以及無論是找代辦協助,還是我親自拿病歷去區公所申請重大傷病卡,真的都只能透過醫師開立診斷書,無論如何我需要他的認可。

湖北“火箭链”崛起产业集群 “快舟”挺进可重复使用火箭新赛道

什麼是「重大傷病卡」? 重大傷病卡是政府為了避免患有重大傷病的人因病而窮,而設計出來的制度,內容是減免門急診及住院的部分負擔費用。PhotoCredit:衛福部中央健保署「部分負擔及免部分負擔說明」(106年4月15日起生效) 表格為「門診基本部分負擔費用」,持有重大傷病卡者,可以優免部分負擔。對於需要醫療的人來說,除了重大傷病卡的優免,更重要的是健保的幫助。三歲以下兒童並未如重大傷病者,被質疑是不是浪費醫療資源。回顧這幾年使用重大傷病卡的經驗,它減免的是我每月回診的部分負擔750元、每次住院約一萬元。

可能還是有人會說,這樣花費太多健保資源(確實很多醫院擔心被核刪、覺得藥價過高,選擇使用相對便宜的早期學名藥物),但對整體社會成本而言,其實還是值得的。仔細算一算其實沒有很多,但對於還是學生的我來說,原本的金額根本難以支付。將這些間接排碳回歸各部門後,可看出全台排碳最多的是製造部門,佔了52.2%,其次是住商部門佔19.5%,交通12.4%。

推動綠色金融,建立氣候投資指標,削減高碳企業補助,擴大低碳投資,促使產業轉型改善。Photo Credit: 地球公民基金會 燃氣與燃煤污染比較圖 Photo Credit: 地球公民基金會 因應2025年達成20-30-50潔淨能源發電結構,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發電量占比增加,燃煤發電量占比降低、再加上發電效率的提升以及汙染防制設備的改善,搭配各部會積極規劃推動節能及減碳行動,溫室氣體與空污排放量逐年漸進下降與發電量脫鉤 而核電在2025年將會歸零,原因在於核一、二、三廠依規定如期除役,至於被馬政府封存的核四,經濟部預估,重啟核四至少還要7+N年、再花費800億,況且其設計老舊,國外原廠解散無法提供支援,電廠下方又有S斷層,無法符合福島核災後更嚴格的核安要求。經濟部應協同金管會與環保署,落實企業碳揭露的品質與數量,提升企業及利害關係人的氣候風險感知。保障高碳產業勞工權益,創造低碳經濟就業機會,落實公正轉型。

日前與台達電、友達等八家科技大廠,組成「台灣氣候聯盟」,再將「供應鏈碳足跡」及「減碳績效」列入公司採購重要指標,要求下游700多家供應商必須在2030年前節能20%。這些部門的碳排反應了台灣人的生產和生活模式,高度仰賴高碳排的化石能源,必須要做出很大幅度的改變。

湖北“火箭链”崛起产业集群 “快舟”挺进可重复使用火箭新赛道

2016年蔡政府上台後,提出了「非核減煤增氣展綠」的電力結構轉型路徑,目標在2025年時,燃煤從2019年的46%降到30%以下、核能從12%降到1%以下、再生能源則從6%提高到20%、燃氣也從33%提升到50%。要把經濟從排碳技術轉換到零碳技術,走出屬於台灣自己的「低碳經濟」路線。Photo Credit: 地球公民基金會 察覺到國際趨勢的企業,也已開始部署。地球公民分析各部門中最為關鍵的課題,並提出政策主張,期盼做為和社會商討氣候行動的基礎。

面對歐盟碳關稅開徵在即,台灣產業需要低碳轉型,擺脫「經濟成長要靠傳統能源」的迷思,才能避免遭國際市場淘汰。我們認為,台灣減碳的首要任務,就是降低鋼鐵、石化、電子等重點產業的碳依賴。二、能源部門 台灣的能源部門直接碳排放占了12.9%,然而,各部門使用能源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則高達九成以上。依據台電的估算,火力電廠在2025年雖會比2017年發更多電,但卻會減少3000萬噸碳排及3.5萬噸空污,正是因為燃氣增加、燃煤減少了。

而首要任務則是改變電力結構,降低電力系統的排碳,因為全球靠燃燒燃料來產生動力或供熱的設備(例如汽車、瓦斯爐)正朝向電氣化,對電力的需求將會增加。製造、住商、交通、能源部門該做的事 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,是國際面對氣候問題最基本的合作原則,也很適用於討論,誰該為台灣國內的減碳負起責任。

湖北“火箭链”崛起产业集群 “快舟”挺进可重复使用火箭新赛道

台灣的排碳有90.8%來自能源部門,其中12.9%是能源部門本身為了生產電力與油氣所造成的直接排碳,其餘都是用於其他部門所需的電力、動力與熱能,所造成的間接排碳。台積電加入「RE100」聯盟,承諾2050年使用100%再生能源。

讓邁向永續轉型的利益能夠在被全體社會更公平的共享,落實公正轉型。並進一步分析台灣的製造、住商、交通、能源等四大部門,在減碳上應該做的事,與社會共同商討氣候緊急下的減碳行動。不過,我們還需要有國家層級的氣候政策,引導大多數人們改變生活和生產模式。除了補足國家中長期氣候能源政策之外,經濟部也應拿出更有力的管制措施,促使企業低碳轉型。我們的能源有98%依賴進口,其中92%是石油、煤炭與天然氣等化石燃料,除了碳排更產生有害空污損害人民健康,另外,占了6%的核能其鈾燃料也需進口,僅有2%來自是淨自產的再生能源,更麻煩的是能源耗用持續攀升,近20年來已成長42.7%,這不僅是環境問題,更是很大的國安隱憂。而環境組織的責任,就是要提出政策方向及具體建議,爭取更多人們的支持,引導政府、企業與每個人開始採取行動,不讓愛地球成為口號。

Photo Credit: 地球公民基金會 台灣2025年能源轉型路徑圖 減煤增氣可以減少空污與排碳,因為燃氣排放的PM2.5、硫氧化物只有傳統燃煤的2~4%,氮氧化物與二氧化碳也不到四成。若再不改變作法,製造部門的排碳恐怕會不減反增,不僅離2050碳中和越來越遠,更會削弱台灣的競爭力,危及國安。

如以2050淨零碳排為目標,必需大幅減少化石燃料,增加再生能源,同時也要控制能源消費成長,提升各部門的能源效率,極大化節能。面對極端氣候,我們可以做什麼減碳行動?省電、節水、多搭乘大眾運輸,都是該做的事情。

除了輔導、協助、補助,不見有力的管制工具,更輕忽台商回流、外商進駐與本土產業擴產,所帶來電力成長、以及用水、土地、廢棄物的環境資源負擔。針對回流廠商或新設產業,設立產業篩選標準,鼓勵低碳產業進駐,逐步改善產業結構,符合國家減量目標下各期程的排碳上限。

政府部門的反應也相對保守遲鈍,工商總會等傳統組織,甚至在許多公開場合阻礙減碳政策。在轉型過程中,應保障原本高碳產業中勞工的勞動權,確保個別勞工都能夠被接住,同時透過政策與金融制度,鼓勵私部門創造低碳經濟的工作機會,協助受影響的勞工在尊嚴勞動的前提下,進行訓練、技能開發與轉職,同時輔導相關工會與雇主展開社會對話,確保勞資雙方能夠對等的進行協商。今年即將核定的第二期溫室氣體管制方案中,製造部門只打算減0.22%,竟遠低於其他部門。製造部門該做的事 經濟部應以2050碳中和為目標,評析能資源整合資料,提出產業節能與低碳轉型的目標與政策,發揮循環經濟綜效

台灣的排碳有90.8%來自能源部門,其中12.9%是能源部門本身為了生產電力與油氣所造成的直接排碳,其餘都是用於其他部門所需的電力、動力與熱能,所造成的間接排碳。台積電加入「RE100」聯盟,承諾2050年使用100%再生能源。

要把經濟從排碳技術轉換到零碳技術,走出屬於台灣自己的「低碳經濟」路線。製造、住商、交通、能源部門該做的事 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,是國際面對氣候問題最基本的合作原則,也很適用於討論,誰該為台灣國內的減碳負起責任。

Photo Credit: 地球公民基金會 台灣2025年能源轉型路徑圖 減煤增氣可以減少空污與排碳,因為燃氣排放的PM2.5、硫氧化物只有傳統燃煤的2~4%,氮氧化物與二氧化碳也不到四成。若再不改變作法,製造部門的排碳恐怕會不減反增,不僅離2050碳中和越來越遠,更會削弱台灣的競爭力,危及國安。

除了輔導、協助、補助,不見有力的管制工具,更輕忽台商回流、外商進駐與本土產業擴產,所帶來電力成長、以及用水、土地、廢棄物的環境資源負擔。地球公民分析各部門中最為關鍵的課題,並提出政策主張,期盼做為和社會商討氣候行動的基礎。讓邁向永續轉型的利益能夠在被全體社會更公平的共享,落實公正轉型。推動綠色金融,建立氣候投資指標,削減高碳企業補助,擴大低碳投資,促使產業轉型改善。

不過,我們還需要有國家層級的氣候政策,引導大多數人們改變生活和生產模式。經濟部應協同金管會與環保署,落實企業碳揭露的品質與數量,提升企業及利害關係人的氣候風險感知。

除了補足國家中長期氣候能源政策之外,經濟部也應拿出更有力的管制措施,促使企業低碳轉型。2016年蔡政府上台後,提出了「非核減煤增氣展綠」的電力結構轉型路徑,目標在2025年時,燃煤從2019年的46%降到30%以下、核能從12%降到1%以下、再生能源則從6%提高到20%、燃氣也從33%提升到50%。

將這些間接排碳回歸各部門後,可看出全台排碳最多的是製造部門,佔了52.2%,其次是住商部門佔19.5%,交通12.4%。政府部門的反應也相對保守遲鈍,工商總會等傳統組織,甚至在許多公開場合阻礙減碳政策。

(责任编辑:杨蔓)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